行业动态及媒体链接(2023年5月)
发布时间:2023-05-31
阅读:1459次

【行业动态】

二十届中央财经委首次会议提出

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

5月5日,二十届中央财经委首次会议召开。习近平强调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。

会议指出,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,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,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,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。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,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。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,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。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,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。

(根据新华社信息整理)

 

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

2023年工作要点发布

5月10日,卫健委联合工信部、医保局、药监局等14部门发布通知,部署新一阶段的纠风工作内容。《通知》关注了行业管理、行业组织及产品销售采购三个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,具体点名泄露价格资料、违规收受捐赠、实施带金销售等问题。此外从医保基金监管、医疗乱象治理两个维度,关注量大额高品种使用、企业贿赂垄断、处方外流现象等,要求监督整治。

(根据卫健委应急司信息整理)


国家医保局出席国新办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

5月18日,国家医保局出席发布会,介绍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”有关情况。

其中提及①集中带量采购:已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%,将持续扩面提质,适时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;②商业医保:将积极探索基本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协同发展、互补互促的适宜路径和有效模式;③鼓励医药行业研发创新:缩短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,对新药支出从2019年59.49亿元增长到2022年481.89亿元。

(根据国家医保局信息整理)


【媒体链接】

摆脱红海厮杀

原料药企业转身CDMO

随着政策端对原料药企业的环保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,低端产能持续出清,原料药行业集中度提升,优质原料药企业竞争趋于激烈。

在此背景下,原料药企业纷纷踏上转型升级之路,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转型CDMO,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多元。

升级转型正当时

从政策端看,在绿色发展和产品质量要求提升的背景下,原料药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生产标准,这大幅提高了原料药行业的准入门槛。同时,由于原料药质量将直接影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结果,制剂企业更加注重原料药供应方的质量把控,制剂企业与关联审批的原料药提供方合作逐渐趋于稳定。低端原料药企业的客户订单持续流失,低端产能逐渐出清。原料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,优质原料药企业产品重叠度上升,竞争趋于激烈。

从需求端看,产能转移、跨国企业产品本土化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和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等机遇,为原料药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思路:一是继续专注原料药领域,扩充产品管线,增加产能,降本增效;二是切入下游制剂市场,利用成本优势和带量集采机会,入局集采市场;三是凭借自身在生产端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和成本控制能力,提升研发端能力,发展CDMO业务。

对原料药企业而言,转型CDMO业务在利润率、成长空间、资本市场估值等方面均有明显吸引力,在释放产能的同时可以链接创新药市场,扩大企业的成长空间。因此,在九洲药业、普洛药业等先行者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也开始尝试发展CDMO业务。

转型的核心原因

原料药企业纷纷尝试发展CDMO业务,背后的关键因素是CDMO产业表现出的良好增长前景。

从国内市场来看,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,新政频出,本土创新药从研发走向商业化的进程逐渐加速。其中,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正式确立,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委托生产,为本土CDMO企业承接国内订单注入了一针“强心剂”。同时,随着国内创新药市场的挑战不断升级,新分子实体的申报数量越来越多且结构越来越复杂,研发难度提高,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研发结构受到冲击,“研—产—销”一体化模式逐渐弱化,行业专业化分工程度提升。越来越多的药企通过与CDMO合作,降低研发的固定成本,分散研发风险。

规模和技术是转型成功关键

从产能层面来看,CDMO企业的产能直接决定了企业收入规模。生产端具有先天优势的原料药企业在产能层面具有先天优势。同时,原料药企业在发展CDMO业务时也应注意思维的转变,对产能的评估除规模、效率等指标外,还需要注意产能的灵活性,并积极适应新的项目管理模式。

从技术层面来看,持续的研发投入是CDMO企业构筑技术壁垒的核心。目前,国内龙头CDMO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较多,如合全药业、凯莱英的研发人员占比均已超过40%,博腾股份、九洲药业则在20%左右。除高层次研发人员之外,成熟的技术平台尤为重要,原料药企业可通过深度绑定大客户、外延并购、内部成立事业部等形式,在原有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先进技术应用及研发能力,拓展CDMO业务机会。

从项目管理层面来看,CDMO企业从临床前研究、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生产三个阶段与药企深度对接,对项目的灵活性和交付时间要求高,这对于项目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。CDMO业务需要围绕客户需求来打造关键流程中的组织资源,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,适时地配备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共同工作。相较传统原料药客户,各类CDMO业务的客户对项目进度、排期以及标准化系统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。

(根据中国医药报信息删改)


销售费用率回落背景下

仍需根据实际情况投入推广费用

此前,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联合采购办公室在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长期以来主流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近40%,明显高于其他消费品行业。随着集采常态化,通过以价换量推动药价回归合理,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已呈现下降态势。在销售费用减少趋势下,药企营销模式亦迎来重构。

在医保控费趋势下,随着集采、DIP/DRG等政策落地,药品价格下降,药企销售费用率整体回落,正从“重销售”向“重研发”转变。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扩大。

在业界看来,集采常态化后,销售费用率会自然下降,营销模式同步面临调整。但并不是一定要降低销售费用,而是要根据各个产品的不同特点和市场定位,制定合理的销售费用。销售费用也不是降得越低越好,应该计算最终的销售贡献率,只要有销售利润就是好产品。如果产品原本就是OTC市场上的强势品种,那就是另外一种市场操作模式,OTC市场的费用率不低。

在医药、医保、医疗“三医联动”政策下,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格局持续洗牌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7747亿元,同比增长8.0%。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最大,但占比持续下滑,由2014年的69%下滑至2021年的63.5%。对此业内人士表示,“集采后不需要庞大的队伍和代理商做推广,整个交易链条简化,整体人力投入变少,让企业在合理的利润空间中运营,不会发生太大波折。不过,由于集采承载了企业太多的希望,如果不中标,前期一致性评价的投入将难收回成本,所以企业会尽力拼低价中标。

虽然用药比重下降,现在用量最大的还是三级以上医院,等级医院仍是最主流的用药市场。产品进了集采后,基本不再需要进行学术推广。不过,少了学术推广这一环,对产品未来发展有何影响仍有待考究。如次新产品,医生对其认知还不完整,仍需要企业参与和推动学术推广。因此,针对竞争性不强、已经进集采的品种,如果价格不是特别低、还有一部分费用可以支撑做学术推广的话,还是可以适当对医生开展培训,把产品做强做大。

(根据医药经济报信息删减整理)



返回
法律声明 隐私条款 联系我们

©2020 天游线路检测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776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苏)-非经营性-2023-0141

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138号